海外生活
澳洲袋鼠肉将上中国餐桌 营养丰富但不宜多食!
2014/12/17 15:17:22
近日,有报道称,澳大利亚袋鼠肉有望最早今年年底走上中国餐桌。
位于阿德莱德的肉类加工公司MacroMeats花了一年时间努力将这种澳洲最有特色的动物之一送到亚洲美食者们的舌尖上。
报道称,相关出口事宜都已通过审核,只是拿到全部诸如健康证明等文件还需要花些时间。
虽然还未获得官方审批,袋鼠肉已在阿里巴巴网上悄然开卖。根据报道,国内的一些商家居然已经做袋鼠肉生意多年,肉都是从澳大利亚走私来的,并没有相关的证件。在这提醒消费者,虽然袋鼠肉在澳大利亚是很常见的肉类,尚未发现会传播疫情,但是通过走私进入中国市场的袋鼠肉,未经过正规检疫程序,因而存在安全隐患。
袋鼠肉营养丰富但不能多吃
澳大利亚袋鼠行业协会官网对袋鼠肉的营养价值给予了很高评价,袋鼠肉有着丰富的高质量蛋白,低脂肪(不到2%),低饱和脂肪酸,并含有对心脏有利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omega-3),另外袋鼠肉富含铁、锌、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

吃袋鼠肉在澳大利亚历史悠久
2013年6月29日,BBC在《为什么在澳大利亚有吃袋鼠肉的问题》的报道中介绍了澳大利亚食用袋鼠肉的历史。文章称,澳大利亚土著在过去就经常食用袋鼠肉,他们尤其喜欢美味的烤袋鼠尾巴。早期欧洲殖民者吃袋鼠一开始仅是为了果腹,但后来喜欢上了,因为它的口感与鹿肉、野兔或牛肉差别不大。
历史学家芭芭拉•珊蒂诗(BarbaraSantich)在她的书《大胆的口味》里写道:作为澳大利亚的美食遗产,袋鼠食谱经常出现在烹饪书里,将袋鼠肉与咸猪肉一起炖的袋鼠汤,当时更是备受推崇。直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人移居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袋鼠肉等所谓的“丛林食物”渐渐失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