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留学日记:我在英格兰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是史塔福郡大学的学生,第一次踏上大不列颠的土地,怀着对于英伦风情无比的渴望和新奇开始了12天的异域生活。一次不经意的抬头,望着大片大片白云飘浮的蓝天,呼吸着参杂大西洋海风的空气,在这个岛国,我享受着周围一切带来的惊喜和愉悦。
一、 牛津大学城
千年的历史赋予这座城市沧桑之感,那幢幢黄色砖墙的老楼便是最好的证明。牛津,她的建筑默默地在那伫立了若干个世纪之久。满目斑驳,印痕清晰,每一块土黄色的砖头都有讲不完的故事与精彩:曾经高谈阔论的学者,为了人类自由与科学的先驱,与封建神权势力勇敢斗争;曾经极力宣扬人权与爱情的先知们在此上演着进步与落后、自由与桎梏、真理与愚昧的抗争,他们呐喊,他们反对,他们疾呼,他们顽强,他们不屈,在历史和神的禁锢下,勇敢而智慧的人们大胆地批判着传统与教会。他们选择与神决裂,便选择了人性的真善美与爱情的高尚;选择冲破伪科学的罗网,便选择了人类本应孜孜不倦追求的真理;选择打破中世纪的黑暗,便选择了人类社会即将迎来的新一轮曙光——光明而美好,充满着期待与渴望的目光;选择抛弃教皇的管制与屠杀,便选择了民主精神的启蒙思潮,在思想文化领域强有力的冲击着严酷的专制。
这一切才是全世界人们生活的应有之义。让我们在先哲与智者的足迹上,在千年牛津的校园,或者说城市中,追随他们思想的进步之旅。在今天,为一项神圣、伟大、光荣却也艰苦卓绝的事业——寻求真理而共同高唱赞歌,携手飞跃。
二、 曼彻斯特工业博物馆
在曼彻斯特,有5幢建筑用凝固的方式为现代的我们讲述着大不列颠的历史,从在这个岛国上涌动着蒸汽的时代,到席卷全欧洲的黑死病的昏暗岁月,火车机头,照相机,蒸汽机,棉纺织品,飞机,这些代表着机器大生产与物质文明飞跃的历史产物就在这里真真切切的展现,穿越百年的流逝和大陆的阻隔,激活我的各个感官,带来又一轮冲击。
在这里的参观时间远远不能让一位外国人了解英国的过去——革命如何进行,侵略如何发起,战争如何开始,和平又是如何降临联合王国的土地从而带来安详。展厅里的介绍卡片也很难读懂,更何况大家仅是用快门与闪光灯留下痕迹,我们所做的似乎连表面的纤毛都无法触及。然而,我们能够感受到时光荏苒与空间交换的恍惚,一次次体验,一次次触摸,一次次尝试,一次次试探,在楼与楼之间回首的茫然一瞥,在转弯、回头、触摸、游戏的交叉之间,时间就那么让人轻易淡忘甚至忽略,不再遥不可及,不再远远张望,历史的幸福就在这一瞬间。
四、 苏曼中心
在曼城,有一个情景让我深深感动并无法忘记:8月2日晚上,我们在苏曼中心举行毕业典礼,最后,大屏幕上回放7天以来我们在英国的足迹和身影,从伦敦到牛津,到曼彻斯特,再到利物浦,一路而来,带着仆仆风尘,也不断收获着重重喜悦,更加重要的是一周的独立与自主,告诉我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告诉我们需要依靠自己而行。结尾,屏幕上打出一句话:在这里,你们还有苏曼。让我无比心暖,但愿有一天可以重回曼城。
五、 剑桥大学城
中国诗人徐志摩让我们记住了一个美好的地方:康桥。他轻柔、温馨的语言和眷恋、回忆的情感一起在我们心中深深印下剑桥的柔波、云彩和衣袖。
如今终于来到剑桥。
一进入剑桥大学城便会怀疑她的身份。与我们所见过的牛津大学城不同,牛津的建筑很是齐整,清一色的黄砖房屋,让如清晰地感觉到那里是一座功能明确的城市,而在这里,没有刚开始那种明朗的视觉冲击,没有整齐划一的城市规划,或者说是学校建设。由此,实在认同二者一为“大学里的城市”,而这是“城市里的大学”。
或许是没有亲历身下的木船荡起轻波那一刻的心动,与诗人不同,在这里我完全被剑桥的草地所深深吸引。青绿的草色,不是十分翠亮,没有特别让我感受到强盛的生命力,但是恰恰是这种在平淡之中张显出来的学术精神和氛围,才更加体现英国学生的特质。或是起着自行车从身边呼啸而过,或是怀抱几本书独自行走在落叶铺满的小路,抑或是与同学结伴说笑而行,我总能感到剑桥人与众不同的气质:安静着锋芒毕露。